《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2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2】一、课程导入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录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练传神。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两则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世说新语》中两则故事的内容与寓意。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审美能力。
三、文本分析(第一则):《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与子侄们讨论文章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侄子胡儿说:“像是把盐撒在空中。”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舞。”谢安听了大笑起来。这位谢道韫正是谢安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左将军王凝之。
解析:
- 通过对比“撒盐”与“柳絮”,突出谢道韫的才思敏捷与文学素养。
- “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轻盈之美,展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 整体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和追求。
四、文本分析(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才到。当时元方只有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他等您很久没来,已经走了。”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解析:
- 元方虽年幼,但能明辨是非,维护父亲的尊严。
- 通过对话展现了一个关于“诚信”与“礼仪”的道德教育故事。
- 故事结构紧凑,语言简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五、主题归纳
这两则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
- 《咏雪》 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重视。
- 《陈太丘与友期》 则通过一个孩子之口,揭示了“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传达了儒家伦理思想。
六、课堂互动
1.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谢道韫,你会如何形容雪花?为什么?
2. 角色扮演:模拟“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对话场景,体验人物心理。
3. 思考延伸: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和“礼仪”还重要吗?为什么?
七、总结提升
《世说新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人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两则故事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从中汲取做人处世的道理,增强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
八、拓展阅读建议
- 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章,如《管宁割席》《周处除三害》等。
- 拓展阅读《世说新语》的现代注释版或白话译本,加深理解。
-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九、板书设计
```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 陈太丘与友期
一、故事内容
二、人物分析
三、语言特色
四、主题思想
五、现实启示
```
十、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词汇与句式。
2.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3. 自选一则《世说新语》故事,进行复述与点评。
结语: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穿越时空,依然能引发共鸣。愿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在生活中践行他们的美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