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除夜作》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除夜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除夕之夜游子思乡、孤独无依的复杂心境。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常被选入语文教材作为古诗阅读理解的典型范例。
一、原文
> 高适《除夜作》
> 客舍并州已十霜,
> 归心一夜忆咸阳。
> 羁旅逢春应不乐,
> 愁人独对酒杯长。
二、题目与答案解析
1. 诗歌中“客舍并州已十霜”一句中的“十霜”是什么意思?
答案: “十霜”指的是十年的时间。古人用“霜”象征年岁,表示在并州已经度过了十年光阴。
2. 诗中“归心一夜忆咸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尤其是对故乡咸阳的深切怀念。
3. 为什么说“羁旅逢春应不乐”?
答案: 因为诗人身处异乡,漂泊多年,即使春天到来,也难以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反而更添孤寂与忧愁。
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全诗通过描写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渴望回归故土的深切情感。
三、诗歌赏析
《除夜作》虽只有四句,却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除夕夜游子思乡的画面。首句“客舍并州已十霜”,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寄居他乡已有十年之久,时间的漫长让思乡之情愈发浓烈。第二句“归心一夜忆咸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说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诗人的心思完全被家乡所占据。
第三句“羁旅逢春应不乐”,表面上写的是春天的到来,但实际上却是反衬手法,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惆怅。最后一句“愁人独对酒杯长”,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借酒消愁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高适诗歌中常见的“边塞诗风”与“抒情风格”的结合,既有边塞诗的苍凉感,又不失文人诗的细腻情感。
四、总结
《除夜作》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诗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也在情感表达上给人以深刻共鸣。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了解高适的创作特色,还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同时,它也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之一,掌握其内容与赏析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