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家访随笔】每一次走进孩子的家庭,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相处,更希望通过家访,了解他们成长的环境,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次家访的对象是小宇,一个平时在园里比较内向的孩子。虽然他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还算正常,但总给人一种“安静得有点不自然”的感觉。为了更好地理解他,我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去他家看看。
小宇的家位于小区的一栋老式住宅楼里,房间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他的妈妈热情地迎接了我,还特意准备了一壶热茶。交谈中,我发现小宇在家其实很活泼,喜欢和父母一起看动画片、画画,甚至还会主动帮忙收拾玩具。这让我意识到,孩子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家庭氛围和互动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交流,我也了解到小宇的父母工作较忙,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生活上无微不至,但在情感陪伴和语言表达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或许就是他在幼儿园里显得有些拘谨的原因之一。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仅记录下了孩子的日常表现,也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信息。比如,小宇对色彩非常敏感,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对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关于动物的故事。这些发现让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提升自信心。
家访结束后,我整理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并与班上的其他老师进行了分享。我们一致认为,今后应更加注重家园共育,多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从而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双向的陪伴与成长。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温暖的旅程,让我们更贴近孩子的心灵,也让教育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