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林冲的忍辱负重与最终反抗的精神,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变化,把握“棒打洪教头”这一关键情节的深层含义。
-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理解小说中“忍”与“怒”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水浒传》及林冲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接着出示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并播放一段关于林冲的动画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大意。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讲解“逼、棒打、羞辱、不平”等关键词。
3. 分组讨论: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林冲:原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但最终因被陷害而走上反抗之路。
- 洪教头:傲慢无礼,目中无人,最终因轻敌而败于林冲之手。
2. 情节梳理:
- 洪教头挑衅林冲,要求比武。
- 林冲起初不愿动手,后因对方侮辱而愤怒出手。
- 林冲一棒将洪教头击倒,赢得尊重。
3. 语言品味: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其表现力。
- 如:“林冲只一棒,打得洪教头踉跄退步。”这句话表现出林冲的果断与力量。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1. 小组讨论:
“林冲为何一开始不还手?他最后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2. 教师总结:
林冲的忍耐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而“棒打”则是他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抗,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介绍《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命运。
2.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进一步了解林冲的悲壮人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林冲从“忍”到“怒”的转变,以及他身上体现的正义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有坚持正义、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件事的看法。
2. 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人物动作或对话,展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板书设计:
```
《林冲棒打洪教头》
┌───────────────┐
│ 人物形象 │
│ 林冲:隐忍→反抗 │
│ 洪教头:傲慢→失败 │
└───────────────┘
┌───────────────┐
│ 情节发展 │
│ 挑衅→较量→胜利 │
└───────────────┘
┌───────────────┐
│ 主题思想 │
│ 正义战胜邪恶 │
└───────────────┘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