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带答案)-20211026001427】《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中与友人一同游览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豁达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篇文章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古文、理解作者情感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性默写练习题,附有参考答案,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答案:苏轼;宋
2. 文章开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指的是______年,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几年?
答案:公元1083;第三年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庭院景象。
答案:比喻
4. 苏轼在文中提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表明他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刻的______。
答案:感悟与热爱
5. 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指的是______。
答案:清闲之人,亦指具有高雅情趣、能欣赏自然之美的文人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
A. 庭下如积水空明
B. 水中藻荇交横
C.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答案:D
2. 苏轼写作此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悲伤落寞
B. 忧郁惆怅
C. 豁达开朗
D. 愤懑不满
答案:C
3. 文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说明了什么?
A. 苏轼一个人去赏月
B. 张怀民不在家
C. 苏轼想找朋友一起赏月
D. 承天寺很远
答案:C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与友人张怀民一同游览承天寺的经历,通过描绘月夜美景,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豁达心态的情感。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下的庭院比作清澈的水,再以水中藻荇的交错来衬托竹柏的影子,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与庭院的静谧之美。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表面上说世上很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实则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豁达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自嘲。
四、拓展思考
1. 苏轼在被贬期间仍然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说明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体现了他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2. 你认为“闲人”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闲人”在现代社会仍有存在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感知,“闲人”象征着一种慢下来、欣赏生活的能力,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与精神境界。
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篇描写月夜美景的散文,更是一篇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佳作。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默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怀,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深入思考,真正读懂这篇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