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之三(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表达方式;能准确朗读并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 难点: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地球图片、环境污染对比图等)
-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相关思考题
- 教师准备教学引导语及课堂互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是现在它正面临着很多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只有一个地球》,看看作者是如何讲述这个话题的。”
2. 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讲了哪些内容?
-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随后,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 精读品析(15分钟)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讲解,如:
>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但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母亲”?我们该如何对待她?
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学生纷纷发言,有的提到垃圾污染,有的提到空气污染,还有的提到水资源浪费。
4. 情境体验(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我是地球守护者”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地球”、“人类”、“动物”等角色,模拟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对话。
例如:
- “地球”说:“我生病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恢复健康?”
- “人类”回应:“我们会减少污染,保护森林。”
- “动物”说:“希望你们不要破坏我们的家。”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地球?”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多植树等。
最后,教师总结:“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地球的守护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之三
地球:母亲家园命运
人类:责任行动未来
环保:节约保护共享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今后可以尝试更多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