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社会教案:不乱扔垃圾】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不乱扔垃圾”的意义,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责任感。
3. 行为目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展示干净和脏乱的环境对比
- 垃圾桶模型或实物
- 小玩具、纸屑等模拟垃圾
- 互动游戏道具(如“垃圾小卫士”贴纸)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干净整洁的公园,另一组是满地垃圾的街道。提问幼儿:“你们喜欢哪一种环境?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兴趣。
2. 教学讲解(8分钟)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我们生活的地方需要干净,如果大家把垃圾随便扔在地上,就会变得很脏,还会引来蚊虫,影响大家的健康。”同时展示垃圾桶,告诉幼儿:“我们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这样才对。”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一个“小场景”,比如地上有几片纸屑,让幼儿扮演“小卫士”,尝试把垃圾捡起来并放进垃圾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
4. 游戏互动(8分钟)
开展“垃圾找家”游戏: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卡片(如果皮、纸巾、塑料瓶等)放在地上,幼儿分组比赛,看谁能把垃圾正确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通过游戏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5. 总结延伸(4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我们知道了不能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以后我们也要做个环保小卫士哦!”发放“环保小卫士”贴纸作为奖励,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好。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班级设置“环保角”,张贴幼儿制作的“不乱扔垃圾”图画。
- 鼓励家长在家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定期组织“小小清洁员”活动,让幼儿参与校园或家庭的保洁工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情景模拟和游戏互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备注: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帮助托班教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