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原文课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搭石”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领会作者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搭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几张“搭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见过这样的石头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 引出课题《搭石》,简介作者——刘勰(或根据实际教材选择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如“协调”、“平衡”、“默契”等。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善良与责任感。
2.
-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美,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 第三段:
-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人们的脚步。”
- 引导学生思考“搭石”象征了什么?(如: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四)合作探究
1. 分组讨论:
- 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
- “搭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它象征了什么?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
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搭石”的人或事?
2. 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搭石”的理解或感悟。
(六)课堂小结
- 本文通过描写“搭石”,展现了乡亲们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美好品质。
- “搭石”不仅是一种自然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搭石》。
3. 阅读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比较异同。
六、板书设计
```
搭石
|
无私奉献 和谐美好
|
乡亲们的爱心与责任
```
七、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搭石”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体验,但在时间分配和个别学生理解深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附:课文节选(根据教材版本调整)
>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如需PPT课件格式或配套练习题,可继续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