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4:18:22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培养同理心。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我”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 难点:体会“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

-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基础字词整理

- 分组讨论任务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在卖书,你愿意相信他会诚实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营造氛围。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赊账”、“愧疚”、“忐忑”等。

3. 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梳理主要情节。

(三)精读探究(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我”为什么没有买书却还说“别饿坏了那匹马”?

- 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内心是怎样的?

-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人物之间的信任?

2. 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四)品读语言(10分钟)

1.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进行赏析。

2. 学生模仿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3. 教师总结:通过细节描写,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温情与信任。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

2. 设计情境小练笔:“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会怎么做?”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信任”与“善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讲述一次你感受到他人善意的经历。

2. 阅读类似主题的文章,比较阅读,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

别饿坏了那匹马

——信任与善意的温暖

人物:我、老人

情节:借书→不买→谎言→信任

主题: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理解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分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