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病中医内科学医案】在中医内科学中,“瘿病”是一种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伴有情绪波动、心悸、多汗、消瘦等症状。其病因多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属“气郁痰凝”、“肝郁脾虚”等证型。本文通过一例典型病例,探讨中医对瘿病的辨证论治思路及治疗效果。
患者,女,42岁,因颈部左侧出现肿块伴心慌、多汗、易怒前来就诊。自述半年前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逐渐出现颈部不适,初期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遂求诊于中医科。查体:甲状腺左侧可触及一约2cm×1.5cm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结合病史及体征,初步诊断为“瘿病”,属肝郁气滞、痰火互结之证。
根据中医辨证,拟采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具体药物组成如下: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壳、甘草、海藻、昆布、夏枯草、玄参、丹参、连翘、黄芩。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时建议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
服药两周后,患者自觉心慌、多汗症状明显减轻,情绪较前平稳,颈部肿块略有缩小。继续原方巩固治疗,同时加入少量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川芎,以增强疗效。一个月后复诊,肿块缩小至约1cm×0.8cm,舌象转为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提示肝郁渐解,痰火得平。继续调整治疗方案,以扶正固本为主,配合针灸调理气血。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部肿块基本消退,复查B超显示甲状腺结构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此案例表明,中医在治疗瘿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调节情志、改善体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等方面效果显著。临床中应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综合评估,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