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性和透明度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村集体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账目不清、审批不严、公开不及时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群众对村务的信任,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切实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必须从制度建设、流程规范、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首先,应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支范围、审批权限、报销标准等内容,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依。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避免因业务不熟而导致的管理漏洞。
其次,强化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村级财务信息应当定期向村民公开,包括收入、支出、债务、资产等情况,做到“阳光操作”。通过设立公开栏、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增强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此外,还应建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村财务进行核查,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再次,推动财务信息化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村级财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村级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录入、查询和分析,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也要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最后,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各村财务情况进行抽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优化制度、完善流程、强化监督,才能真正发挥村级财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