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特制定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文明实践站的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服务意识,确保文明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开展,切实满足群众需求。
一、总体目标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 成立文明实践站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文明实践活动的全面工作;
2. 设立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建志愿者团队,共同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落实。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1. 理论学习: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国家方针政策;
2. 文化娱乐:组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3. 志愿服务: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关爱帮扶服务,弘扬互助友爱精神。
四、运行机制
1. 实行首问责任制,确保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2. 建立问题反馈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3. 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分析阶段性成果,调整优化工作策略。
五、监督考核
1.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2. 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及邮箱,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3. 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终解释权归文明实践站领导小组所有。希望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将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以上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