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数不胜数,而“凿壁偷光”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现代译文:
匡衡字稚圭,他非常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里有蜡烛,但光线无法照到匡衡的屋子里,于是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透过来,在微弱的光线下读书。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藏书丰富,匡衡就去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匡衡回答说:“我希望能把您家的书全部读一遍。”主人听了十分感动,便借书给他阅读。匡衡因此博览群书,最终成为一位大学问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匡衡那种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即使条件艰苦,他也从未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