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2025-05-15 07:21:14

问题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5 07:21:14

原文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言曾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收君。君不如肉袒负荆,请罪于赵王,赵王必释君。’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译文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给赵王写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块玉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对策:如果答应交换,怕秦国不会真的交付城池;如果不答应,又担心秦国会派兵攻打。正在犹豫不定时,想找一个能出使秦国的人,但没有合适的人选。

宦官令缪贤推荐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胜任。”赵王问道:“你怎么知道他可以?”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阻止了我,并问我怎么认识燕王。我告诉他,我曾在大王面前与燕王会面,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希望成为朋友。因此我想投奔燕王。蔺相如劝我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到赵王的宠信,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现在您逃到赵国再转投燕国,燕国害怕赵国,肯定不敢收留您。不如您脱下衣服,背着荆条向赵王请罪,赵王一定会原谅您。’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得到大王的赦免。我认为这个人是个勇敢且有智慧的人,适合出使秦国。”

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问他是否愿意出使秦国。蔺相如回答说:“如果秦国用城池换璧,而赵国不答应,那错在赵国;但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兑现城池,那错在秦国。权衡这两种情况,不如答应秦国的要求,承担秦国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担任使者?”蔺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臣愿意前往。”赵王便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到了秦国,秦王坐在章台接见蔺相如。蔺相如献上了和氏璧,秦王非常高兴,将璧递给美人和随从们看,大家都欢呼起来。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归还城池的意思,就上前说道:“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您看。”秦王把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趁机拿着璧退后几步站定,靠着柱子,愤怒地瞪着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璧,派人送来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秦国贪婪,仗着自己的力量,用空口承诺换取璧,恐怕不会真正交付城池。大家都不愿意把璧交给秦国。我认为即使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都不会互相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而且仅仅为了这块璧就违背强大的秦国的好意,这太不值得了。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才派我带着璧前来,这是为了表示对贵国的尊重。如今我来到这里,大王却在偏殿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拿到璧后,又把它交给美人玩弄,显然是没有归还城池的诚意。如果您一定要逼迫我,那么我的头颅和璧都会一起摔碎在这根柱子上!”

……(以下省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