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5-09-15 11:59:23作者:融融20121024

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译】“假道伐虢”出自《左传》,是春秋时期晋国联合虞国攻打虢国的历史典故。这一事件体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策略,同时也揭示了“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

一、原文内容

《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载:

>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虢公败,遂灭虢。还,芮伯曰:‘晋,吾宗也,而弗见,其为不仁乎?’”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晋国为了攻占虢国,向虞国借路,并用珍贵的礼物贿赂虞公,最终成功灭亡虢国的故事。

二、翻译解析

原文 翻译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国大夫荀息请求用屈地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虞公许之。 虞公答应了这个请求。
虢公败,遂灭虢。 虢国战败,最终被晋国所灭。
还,芮伯曰:“晋,吾宗也,而弗见,其为不仁乎?” 回来后,芮伯说:“晋国是我们同宗的国家,却对我们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不仁吗?”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总结

“假道伐虢”不仅是军事策略上的成功案例,更是政治权谋的典范。晋国通过借道虞国,绕过直接冲突,达到攻灭虢国的目的。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中极为常见,但也反映出一种道德困境:利用盟友的善意达成自己的目的,是否合理?

此外,“假道伐虢”也常被引申为“借刀杀人”或“借力打力”的策略,强调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何巧妙运用他人的资源和信任来实现自身目标。

四、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欲攻虢国,向虞国借道
核心人物 晋国荀息、虞公、虢公
策略 借道于虞,以达伐虢之目的
结果 虢国被灭,虞国失去警惕,终被晋国所灭
道德反思 利用盟友的信任是否正当?
后世影响 成为权谋策略的经典案例,常用于比喻“借力打力”

五、结语

“假道伐虢”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既要善于运用策略,也要警惕他人可能的算计。同时,它也警示人们,过于轻信他人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以上就是【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