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投笔从戎”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讲述了东汉名将班超弃文从军、建功立业的故事。这一典故体现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选择改变人生方向、追求理想的精神。以下是对该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
“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讲述的是班超年轻时不愿从事抄写文书的工作,而选择投身军旅,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志向的转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与武将的不同态度。班超的行为打破了传统观念,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勇敢追寻自己的理想。
文中通过对比班超与哥哥班固的不同选择,突出了班超不甘平凡、勇于进取的性格特征。他的决定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掌控,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回应。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
少有大志,不修细节,常诵《诗》《书》,每指画地理,谓其兄曰:“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立功西域,安能久事笔砚乎?” | 班超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常常诵读《诗经》《尚书》,每当指着地图谈论地理时,对哥哥说:“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像张骞那样在西域建立功业,怎么能一辈子只做抄写文书的事呢?” |
其兄固,为兰台令史,超遂投笔于地,叹曰:“大丈夫若不能立功于边,何以图富贵乎!” | 他的哥哥班固担任兰台令史,班超于是把笔扔在地上,感叹道:“大丈夫如果不能在边疆立下功劳,怎么能够谋求富贵呢!” |
遂往诣西域都护府,愿效死边城。 | 于是他前往西域都护府,表示愿意为边疆献出生命。 |
后竟立功,封定远侯,卒于洛阳。 | 最终他建立了功业,被封为定远侯,去世于洛阳。 |
三、总结
“投笔从戎”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由自己决定,只有敢于突破常规、坚持理想,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班超从一个文职人员转变为边疆将领,正是因为他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以鼓励人们勇敢面对人生的转折点,不被世俗所束缚,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理想之路。
如需进一步探讨“投笔从戎”的文化意义或相关人物背景,可继续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或研究资料。
以上就是【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