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城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小石城山记》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韩愈
C. 苏轼
D. 王安石
2. 文章中“自余为僇人”中的“僇人”指的是( )
A. 被杀的人
B. 受刑的人
C. 有罪之人
D. 被贬谪的人
3. “其势若倾,其形如城”的意思是( )
A. 山势像要倒塌,形状像一座城
B. 山势高耸,形状像城墙
C. 山势倾斜,形状像城门
D. 山势险峻,形状如城池
4. 文中提到“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里的“造物者”指的是( )
A. 天地自然
B. 人类
C. 上帝
D. 神灵
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小石城山的( )
A. 喜爱与赞美
B. 否定与批评
C. 感叹与惋惜
D. 怀疑与不解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
2. 文中“余闻而悦之”中的“悦”意为__________。
3.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中“偃蹇”的意思是__________。
4. 作者认为小石城山的美是__________的体现。
5. 文末“呜呼!岂非天哉!”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奇观的__________之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小石城山记》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通过描写小石城山的奇特地貌和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孤独与无奈。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柳宗元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2. 分析文中“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一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该句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石头赋予人的动作和姿态,“突怒”、“偃蹇”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石头的形态和气势,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些石头从泥土中挺立而出的景象,突出了小石城山的独特之美。
四、阅读理解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余闻而悦之,使吏治石,因得其尤绝者曰‘小石城山’。其上多生草木,其下多怪石,其形如城,其势若倾,其色如铁,其声如钟鼓。余始以为石也,而不知其为山也。”
问题: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小石城山的惊喜与喜爱之情。起初,作者误以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后来发现它竟是一座山,感到非常惊讶和喜悦。通过“余闻而悦之”“不知其为山也”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生活中的意外发现感到欣慰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B
4. A
5. A
二、填空题
1. 柳宗元
2. 喜欢
3. 跌宕不平的样子
4. 自然造化
5. 惊叹
三、简答题略
四、阅读理解题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