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原文译文赏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原文译文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作品。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号召人心的作用,更以其犀利的语言、深刻的批判和强烈的气势,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原文如下:
盖闻明主不弃旧臣,忠臣不事二君。今陛下以天命所归,居九五之尊,而乃背弃先帝,私宠武氏,遂致天下离心,四海不安。自古以来,未有女主临朝而能久安者也。昔者汉高祖起于布衣,定鼎中原;光武中兴,重振汉室。今陛下虽有大功,然不能守其道,反纵容武氏,擅权乱政,致使民怨沸腾,国势日衰。
……(此处略去部分原文)
……
呜呼!武氏,本非人杰,乃一女子耳。岂可妄居九五,凌驾万乘?今我等奉义兵,举大旗,誓诛奸佞,复我大唐之业。愿天下之人,共襄盛举,同仇敌忾,以雪国耻,以安社稷。
二、译文
这篇檄文是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的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文告。文章开头指出,明君不会抛弃忠臣,忠臣也不会侍奉两个君主。如今皇帝虽然拥有天命,身居皇位,却背弃了先帝,宠爱武氏,导致民心涣散,国家动荡。历史上从未有过女性执政而能长久安定的例子。
文中提到汉高祖从平民起家,建立了汉朝;光武帝中兴汉室,恢复了国家的秩序。而今皇帝虽有功绩,但未能坚守正道,反而放纵武氏专权,扰乱朝政,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国家日益衰败。
接着,文章称武氏不过是一个女子,怎能僭越君主之位?现在我们举起义旗,誓要铲除奸佞,恢复大唐的江山。希望天下百姓齐心协力,共同抗争,以洗刷国耻,保全国家。
三、赏析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内容的激烈与正义感,更在于其语言的精炼与气势的恢宏。骆宾王以史为鉴,借古讽今,既表达了对武则天掌权的不满,也抒发了对大唐王朝复兴的渴望。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历史教训谈到现实问题,再引出讨伐的必要性。尤其是“盖闻明主不弃旧臣,忠臣不事二君”一句,简洁有力,直指核心,展现了作者的政治立场与道德信念。
此外,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整篇文章读来气势磅礴,令人动容。骆宾王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政治责任感的士人,他的文字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
四、结语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不仅是一篇政治檄文,更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与士人的精神追求,也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文学才华与坚定的民族情怀。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其中那份炽热的爱国之心与不屈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