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管理规范x
【基层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管理规范x】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基层村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规范村社区综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其高效运行、服务到位,特制定《基层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管理规范》。
本规范旨在明确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村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功能定位
村社区综治中心是集矛盾纠纷调解、治安防控、法治宣传、群众诉求受理、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构建平安和谐的基层社会环境。
二、组织架构
综治中心应设立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公安、司法、民政、信访等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设立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和信息报送,确保各项职能落实到位。
三、工作职责
1. 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定期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 治安防控与巡逻: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重点区域防控,提升群众安全感。
3. 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群众诉求受理:设立便民窗口或线上平台,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5. 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四、运行机制
综治中心实行“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联动响应”的工作机制。建立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调度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协同高效运作。同时,加强与上级综治部门的信息对接,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1. 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本运行和必要设备配置。
2. 人员保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3. 技术支撑: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4. 监督考核: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定期检查评比,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附则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规范落地见效。
通过严格落实《基层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将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