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我们周围的物体”。该单元主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体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初步建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识别常见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基本属性。
-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
- 初步了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材料、形状等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 课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点 |
|------|-----------|----------|
| 第1课 | 认识物体 | 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
| 第2课 | 分类物体 | 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
| 第3课 | 物体的性质 | 探索物体的软硬、轻重、透明度等 |
| 第4课 | 我们身边的材料 | 了解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
| 第5课 | 物体的变化 | 探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第一课为例)
课题: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 能说出几种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 学会使用观察的方法,发现物体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 各种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纸张、布料等)
- 观察记录表
-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这些物体的认识。
2. 观察与描述(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若干物体。
- 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式观察物体,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3. 交流与分享(10分钟)
- 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观察的物体及它们的特征。
-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适时引导。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物体的基本特征,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板书设计
```
我们周围的物体
1. 认识物体
—— 观察、描述、分类
2. 物体的特征:
• 形状
• 颜色
• 质地
• 大小
3. 分类方法:
• 按用途
• 按材料
• 按形状
```
六、活动手册设计建议
1. 观察记录表
- 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所观察物体的名称、颜色、形状、触感等信息。
2. 分类练习
- 提供多种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3. 小实验活动
- 如“找一找”游戏:在教室中寻找特定形状或材质的物体,锻炼观察力。
4. 思维拓展题
-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工具,你会选择什么材料?为什么?”
七、教学反思与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避免过多讲解。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结语: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认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希望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案与活动手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