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诗经(middot及云汉原文注释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作者:614913苏东皮

诗经(middot及云汉原文注释及赏析)】《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承载着古代先民的思想情感与生活风貌。其中,《云汉》一篇,虽不若《关雎》《蒹葭》般广为传诵,却以其深沉的意境与历史背景,成为研究周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文本。本文将对《诗经·云汉》进行原文、注释与赏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原文

>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 云汉之章,如月之恒,

> 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不骞不崩。

>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二、注释

- 倬(zhuō):明亮、显著。

- 云汉:银河,古人常以“云汉”象征天空或天道。

- 昭回:光辉回旋的样子。

- 王曰於乎:周王感叹的话语,表达哀痛之情。

- 何辜今之人:为何要让如今的人承受这样的苦难?

- 丧乱:战乱、灾祸。

- 饥馑荐臻:连年饥荒不断降临。

- 穀(gǔ):丰收。

- 我独何害:我为何独自遭受灾害?

- 旱既大甚:干旱极其严重。

- 蕴隆虫虫:热气蒸腾,虫害滋生。

- 不敢暴虎:不敢徒手打虎,形容恐惧。

- 不敢冯河:不敢徒步过河,因水势汹涌。

- 人之云亡:贤人已经离去。

- 心之忧矣:内心充满忧虑。

- 云汉之章:指《云汉》这首诗的篇章。

- 如月之恒:像月亮一样长久。

- 如日之升:像太阳一样升起。

- 如南山之寿:像南山一样长寿。

- 不骞不崩:不会倒塌,稳固不移。

- 如松柏之茂:像松柏一样繁茂。

- 无不尔或承:没有人不继承这份福泽。

三、赏析

《云汉》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主题围绕周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展开。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灾难(如旱灾、虫害)以及政治混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中“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一句,以银河的壮丽景象起兴,暗喻天道运行、宇宙秩序,但紧接着“王曰於乎!”则转入人间的悲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由天及人的笔法,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突出了人与天的关系。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等句,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而“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则进一步表现了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力与恐惧。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人性脆弱与生存艰难的深刻揭示。

后半部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等句,则展现出一种希望与信念。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仍寄望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从哀怨到希望的情感转变,使整首诗更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云汉》不仅是对自然灾难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动荡与人心不安的反映。它体现了《诗经》中“诗言志”的传统,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篇诗作,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能体会到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力量。

在今天看来,《云汉》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学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