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作者:东亚美女

《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怦怦跳”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掌握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生活体验分享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学会观察、表达和记录情绪变化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增强自我表达的勇气,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内心活动。

- 难点:引导学生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学生作文片段示例。

-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生活中令自己心跳加速的经历,如考试前、比赛时、第一次独自外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当你站在讲台上发言时,心跳加快;当你遇到突发情况时,手心出汗;当你听到好消息时,心里激动不已……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我的心儿怦怦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围绕一次“心跳加速”的经历展开,突出心理描写。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0分钟)

1. 教师出示文中描写“心跳”、“紧张”、“兴奋”等心理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

- “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像一只小鹿在奔跑。”

- “我握紧了拳头,生怕自己会说错话。”

- “那一刻,我的耳朵嗡嗡作响,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联系生活,激发表达(12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令自己心跳加速的瞬间,鼓励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感受。

2. 学生轮流分享,教师适时点评,肯定学生的表达,同时引导他们注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写作实践,提升能力(15分钟)

1. 布置写作任务:“请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描述你曾经经历过的一次心情剧烈波动的时刻。”

2.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提示与鼓励。

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力求真实、生动。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描写“怦怦跳”的心情,更懂得了在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

2. 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次心跳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成长的故事。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让文字成为心灵的镜子。

五、板书设计

```

一、什么是“怦怦跳”?

→ 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二、如何描写“怦怦跳”?

→ 用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三、写什么?

→ 真实的生活经历

四、怎么写?

→ 观察、感受、表达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今后可进一步拓展类似主题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更丰富的表达体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