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黄生借书说》课文以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作者:97momo

《黄生借书说》课文以及翻译】《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借书之事,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求知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读书人对于书籍的珍视与渴望。本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课文原文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后,家渐裕,得书,益喜。然自谓少时所欲读之书,今已得之,然心未尝快也。盖书非独以供玩好,亦所以养志也。志不立,虽有书,亦何益?

黄生允修,好学而贫,来问于我曰:“吾欲借书,可乎?”余曰:“子好学,诚可嘉也。然书非易得,愿子能守之。”黄生曰:“愿谨受教。”余因述其所见,为《黄生借书说》。

二、课文翻译

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但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籍。有一位姓张的人家有很多藏书,我去借,他却不给我,回来后常常在梦中想到这些书。后来我家渐渐富裕了,得到了一些书,心里很高兴。但是我自己觉得,小时候想要读的书,现在虽然有了,却总觉得心中并不满足。因为书不只是用来欣赏和娱乐的,更是用来培养志向的。如果志向不坚定,即使有书,又有什么用处呢?

黄生允修,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他来问我:“我想借书,可以吗?”我说:“你勤奋好学,确实值得称赞。但书不容易得到,希望你能好好珍惜。”黄生说:“我一定谨记您的教诲。”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这篇《黄生借书说》。

三、文章主旨与启示

《黄生借书说》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借书不得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籍的渴望与尊重,同时强调了“书非易得”的道理。文章不仅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求,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志向、陶冶情操。

袁枚在文中劝诫黄生要珍惜读书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求学之路。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四、结语

《黄生借书说》虽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它不仅是对一位勤奋学子的鼓励,也是对所有求学者的警醒。在当今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应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