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_2】观察对象: 小宇(化名)
年龄: 4岁5个月
观察时间: 2025年3月10日~2025年4月10日
观察地点: 幼儿园中班教室及户外活动区
观察教师: 李老师
一、个案背景
小宇是中班的一名幼儿,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比较安静,较少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家长反馈他在家中也属于“慢热型”,喜欢独自玩耍,但在熟悉环境中能逐渐放松。本次观察旨在了解小宇在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并探索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观察内容与分析
1. 日常活动中的表现
在一日生活中,小宇通常能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如收拾玩具、排队等。但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互动较少,尤其是在自由游戏时间,他更倾向于选择独自玩积木或拼图,很少主动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圈。
观察记录:
- 3月12日,小宇在建构区独自搭了一座“高楼”,完成后一直坐在旁边看别人玩,没有邀请他人参与。
- 3月18日,当其他孩子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时,小宇站在一旁观看,未加入游戏。
- 4月5日,在美术活动中,小宇完成作品后,主动将画纸递给老师,但未与其他孩子分享。
分析:
小宇具备一定的专注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在社交互动方面仍需引导。他可能对群体活动缺乏兴趣或感到不自信,需要更多鼓励和支持。
2. 情绪与行为反应
在遇到冲突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小宇常常表现出回避行为,比如低头、沉默或离开现场。例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因玩具被其他孩子拿走,小宇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默默走到角落。
观察记录:
- 3月25日,小宇在玩沙子时,另一个孩子不小心碰倒了他的沙堡,小宇没有说话,只是蹲下重新堆起来。
- 4月3日,老师提醒他整理物品时,他表现出轻微的抗拒,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分析:
小宇的情绪表达较为内敛,面对冲突时倾向于自我调节而非直接沟通。这可能与其性格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表达方式或安全感不足。
3. 语言发展与交流能力
小宇的语言表达较为清晰,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但在与同伴交流时,语速较慢,词汇量相对有限,且较少使用复合句。
观察记录:
- 在午餐时间,小宇会说:“我想吃米饭。”但不会进一步说明想吃什么菜。
- 在小组活动中,小宇很少主动发言,只有在老师点名时才回应。
分析:
语言能力尚可,但在社交情境中缺乏主动交流的意愿。建议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增强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育策略与建议
1. 创设安全的社交环境:为小宇提供更多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如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他逐步建立信任感。
2. 鼓励表达与参与:在集体活动中给予小宇更多展示机会,如让他担任“小助手”或“讲故事员”,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家园共育: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小宇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适合他的成长计划,形成一致的教育氛围。
4. 个别指导与正向激励: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小宇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四、总结
小宇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虽然目前在社交方面较为内向,但他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独立能力。通过持续的关注与引导,相信他能够在集体生活中逐渐提升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自信与开朗。作为教师,应耐心陪伴,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机会,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快乐成长。
记录人:李老师
记录时间: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