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胸有成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5-06-30 00:48:33作者:夏楠淳

在语文学习中,成语故事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与表达方式。其中,“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述的是画家文同在作画前心中已有完整的构思,因此能够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之前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一、原文节选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所以画竹子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心中有了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拿起笔仔细观察,才能画出自己想要表现的景象。一旦灵感来了,就迅速动笔,一气呵成,就像兔子跃起、鹰隼俯冲一样,稍一迟疑就会错过。

二、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1.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指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心中有数。

2. 文中提到“执笔熟视”,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作者在动笔之前会认真观察和思考,体现出对作品的严谨态度。

3.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作画时的敏捷与果断,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

4. 本文通过画竹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表达了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内心的准备和灵感的把握,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翻译与解析

原文: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

因此,画竹子的时候,必须先在心中形成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拿起笔仔细观察,才能画出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一旦有了灵感,就立即动笔,一气呵成,去捕捉那瞬间的景象,就像兔子突然跃起、鹰隼猛然俯冲一样,稍一放松就会失去机会。

解析: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文同画竹的过程,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构思先行”的重要性。它不仅强调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的专注与敏锐。

四、总结

“胸有成竹”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处事态度和人生智慧。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从容应对,取得成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掌握成语的含义,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哲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