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4 12:26:3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作用。

掌握地球仪上主要的经纬线分布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系统。

难点:理解经纬线在地球仪上的实际应用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若干个、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引导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那么,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多大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与地球仪》。

2. 新课讲授(20分钟)

(1)认识地球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真实照片,并结合文字说明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如球体形状、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等。同时强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地球仪

将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分发给各组学生,请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然后教师总结指出,地球仪是为了便于研究地球而制作的一种缩小比例模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3)学习经纬线

结合地球仪讲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利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经线从北极点到南极点相互平行且等长,而纬线则围绕赤道呈圆形分布但长度不一。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几个重要的纬线位置(如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并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

3. 巩固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检验大家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4.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整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提醒大家课后继续关注有关地球的知识拓展阅读材料。

五、作业布置

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地球的信息,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

- 形状:近似球体

-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地球仪

- 定义:缩小比例模型

- 特点:直观、形象

三、经纬线

- 经线:从北极点到南极点

- 纬线:围绕赤道呈圆形分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