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案

发布时间:2025-06-11 18:24:19作者:垫片切割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能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珍惜当下生活。

- 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中琼珊和苏艾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贝尔曼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把握小说主题,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主要讲述了哪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三)精读探究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琼珊为何会变得如此消极?

2. 苏艾是如何鼓励琼珊重新振作起来的?

3. 贝尔曼先生为什么要画那片常春藤叶?

4. 这片常春藤叶象征着什么?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互动。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版《最后的常春藤叶》,并与原著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欧·亨利的相关信息及其其他代表作。

以上就是关于《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的课堂带来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