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6 16:33:27

苏轼的《后赤壁赋》是继《前赤壁赋》之后又一佳作,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无人声,但闻舟中更鼓断续有声,与河汉俱长。唯见星河灿烂,横亘天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生之短促,而宇宙之无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的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回家,准备前往临皋。两位客人跟着我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人影映在地上,抬头看见明月。环顾四周觉得十分快乐,便边走边唱互相酬答。

不久感叹道:“有客人却没有酒喝,有酒却没有菜肴,月光皎洁,风轻云淡,这样的美好夜晚该如何度过呢!”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捕到了一条鱼,鱼嘴大而鳞片细小,形状很像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回家后向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用来应付你偶尔的需要。”

于是带着酒和鱼,再次来到赤壁下面游玩。江水奔腾发出声响,陡峭的岸边高达千尺;山高月小,水位下降,石头显露出来。才多久时间,这江山就变得无法辨认了啊!我于是提起衣裳走上前去,踩着险峻的岩石,拨开杂乱的草丛,坐在像虎豹一样的怪石上,登上像虬龙般的悬崖,攀爬到鹘鸟筑巢的危险地方,低头俯视冯夷的深宫。大概那两位客人无法跟随我到这里。我忽然大声呼啸,草木因此震动,山谷回音响应,风吹起水浪翻滚。我也感到悲伤,严肃地恐惧起来,觉得这里实在不宜久留。返回来登上小船,让它漂流在江心,任凭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这时已是半夜,四下里寂静无声,只听见船里的更鼓声断断续续传来,仿佛与银河一样悠长。只见繁星璀璨,横跨天际。我的心神安定下来,身体放松,与万物融为一体。然后我才明白我的生命多么短暂,而宇宙却是永恒无穷的。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江水,虽然不断向前,却从未真正消失;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并没有真正的增减。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都未曾停留片刻;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那么事物与我自身都是没有尽头的。我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这篇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