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长城”模型。
3. 激发幼儿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 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
- 各种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纸、橡皮泥、积木等)。
- 幼儿已有的基本美术技能。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长城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长城的外观特点,并简单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长城看起来像什么样子?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探索与讨论
带领孩子们一起探讨长城的结构特点,比如它的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等。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于长城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长城应该具备哪些元素来表现其雄伟壮观的形象。
三、创作环节
分组进行手工创作,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小长城”。可以是用彩纸剪贴出长城的模样;也可以利用橡皮泥捏塑成一段段城墙;还可以搭建积木形成一条长长的防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展示与评价
当所有作品完成后,请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讲述自己是如何构思并完成这个项目的。之后组织全体同学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并颁发小奖品以资鼓励。
五、总结反思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或者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延伸:
可以安排一次户外活动,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公园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实地考察类似建筑物的设计风格,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建筑美学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次“造长城”的美术课程设计概要,希望能够在帮助孩子们增长见识的同时也锻炼到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