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上教学设计《司马光》(2课时)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智慧与品德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的精神力量。
第一课时:初识司马光
教学目标
-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吗?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兴趣。
新授环节
1. 生字词学习
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砸缸”、“伙伴”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的特点,帮助记忆。
2. 朗读训练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后,请几位同学尝试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自信。
3. 整体感知
提问:“司马光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以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还记得司马光是怎么救出落水小朋友的吗?”以此作为过渡,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你觉得司马光的做法好吗?为什么?”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并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角色扮演
邀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这样的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拓展延伸
分享一些类似的历史小故事或者现代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智慧和勇气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业布置
完成一份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报告,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绘画形式,鼓励创新表达。
通过这两课时的教学设计,《司马光》这篇课文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有任何修改意见或其他要求,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