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儒家经典中,《礼记》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其中《大同》篇更是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以下为原文与现代译文,以供读者参考。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现代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属于大家的。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国家,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作为亲人,不仅仅以自己的子女作为子女。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壮年人能够发挥才能,年轻人能够健康成长。使那些无依无靠、孤独无援的人得到赡养。男子各尽其职,女子各有归属。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浪费而丢弃在地上,但并非为了私藏;力气,人们害怕它不被用于自身,但不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发生,偷窃、暴乱和害人的行为也不会出现。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叫做理想的大同世界。
以上便是《礼记·大同》的原文及其现代译文。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追求和平、和谐社会方面的智慧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