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韩愈《师说》中提出的关于教师职能和师生关系的重要观点。
- 能够背诵全文,并准确解释其中的关键字词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核心思想;分析作者如何论证这一观点。
难点: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探讨如何在当今社会践行“尊师重道”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教育制度的小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好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的师生关系。
讲授新课
1. 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内涵。之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分析文本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 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对比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耻学于师”现象,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 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选择良师的标准。
3. 探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
- 如果你将来成为了一名教师,你会怎样履行你的职责?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
3. 查阅资料,了解韩愈其他作品及其思想。
四、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耻学于师
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选择良师的标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文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调整策略,力求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