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1. 夫:发语词,表示议论开始。
2. 澹泊:同“淡泊”,清静寡欲。
3. 慆慢:怠惰、懒散。
4. 研精:深入研究。
5. 险躁:急躁、轻浮。
6. 接世:接触社会,有所作为。
翻译:
作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应该通过内心的平静来修养自身,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品德。如果没有淡泊的心境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增长才干;没有学问就无法拓展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懒惰懈怠就不能深入研究,轻浮急躁就不能冷静思考。时光飞逝,年华老去,最终会变得无所作为,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破旧的屋子里,到那时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字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节制,努力学习,追求卓越,方能不负此生。